两村还往一牛鸣,炊黍羹蔬数短更。
此景从来谁梦到?菊花开后尚论兵!
两村还往一牛鸣,炊黍羹蔬数短更。
此景从来谁梦到?菊花开后尚论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景象。首句“两村还往一牛鸣”,以“一牛鸣”衬托出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牛声悠长,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次句“炊黍羹蔬数短更”,通过炊烟和简朴的饭食,展现了村民日常生活的平凡与温馨,同时“数短更”暗示时间的流逝,生活节奏的平缓。
接着,“此景从来谁梦到?”一句,诗人似乎在感慨这样的田园生活场景,对于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难以触及的梦境。最后,“菊花开后尚论兵!”则在看似不经意间,透露出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即使是在宁静的乡村生活中,人们也未曾忘记国家的安危,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稳定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是一首兼具生活情趣与时代精神的作品。
久作燕台客,几经秋月白。
秋月复春花,年年故园隔。
手把严安书,家储无甔石。
却扫平津门,垂翅长安陌。
昨夜梦归来,五湖荷花开。
杨帆从此去,要路不须媒。
北固青山在,长江流绿苔。
更寻江总宅,相期中散杯。
浮云尔何物,壮志空摧颓。
余亦乘扁舟,雷平披草莱。
西郭佳遨游,芳园萃森爽。
脩竹映沧池,潜虬动滉朗。
青泛何蜿蜒,降池肃间敞。
游神无近营,寓目发遐想。
彼美贲丘园,振缨遂遵养。
冥飞远矰缴,乘风适苍莽。
若凤感先民,为牺叹哲匠。
嗒尔非丧吾,超然得神王。
景行属旷筵,疏材荷甄奖。
岂伊平原欢,况逾竹林赏。
愿附扶摇翰,从容撰几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