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茅斋僻,沿堤竹径斜。
杖藜逢野客,酌酒共山家。
暖日薰芳草,寒流漾浅沙。
江村二三月,岁岁足莺花。
背郭茅斋僻,沿堤竹径斜。
杖藜逢野客,酌酒共山家。
暖日薰芳草,寒流漾浅沙。
江村二三月,岁岁足莺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春景图。诗人以“背郭茅斋僻,沿堤竹径斜”开篇,巧妙地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茅屋,周围是蜿蜒曲折的竹径,营造出一种幽静与神秘的氛围。接着,“杖藜逢野客,酌酒共山家”,描绘了诗人漫步途中偶遇山间野客,彼此以酒相待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暖日薰芳草,寒流漾浅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温暖的日光洒在青葱的草地上,寒凉的水流轻轻拍打着沙滩,一动一静之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最后,“江村二三月,岁岁足莺花”,诗人将目光投向江边的小村落,在二三月的春日里,每年都能欣赏到莺歌燕舞、繁花似锦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四季更替、生命循环的赞美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蕴含着对生活质朴真挚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
马上难寻前梦境,樽前谁记旧歌辞。
目穷落日横千嶂,肠断春风把一枝。
说与故人应不信,茶烟禅榻鬓成丝。
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
痛饮便判千日醉,清狂顿减十年衰。
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
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