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安成子,问我八条目。
吾方欲无言,言中不如默。
默识不识前,万里一处足。
翩翩安成子,问我八条目。
吾方欲无言,言中不如默。
默识不识前,万里一处足。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对友人周君得之所提出的“八条目”问题的回答。诗中的“翩翩安成子”是对周君的尊称,形象地描绘了他的风度翩翩。诗人表示自己在面对如此深奥的问题时,本想保持沉默,因为言语往往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理解,而通过默思,即使不能详尽阐述,也能领悟到事物的本质,这“万里一处足”意味着在深远的智慧领域,理解一点就足够了。
湛若水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哲理,强调了默观和内在领悟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与智慧追求的谦逊态度。整首诗风格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湛若水作为理学大家的修养和见解。
元城郭使君,爱母不逮餐。
刻木貌慈母,去官西山濆。
上堂示甘旨,下堂候寒温。
人见使君孝,作书细讨论。
我论使君政,亦由孝所敦。
虞周虽已远,此道今幸存。嗟乎!
使君天壤何茫茫,此道谁与期?
天虽高,孝心本自达天德;
地虽厚,孝心当有彻地时。
何必邦人子弟能化之,致之家国、天下皆尔为。
秋风吹庭树,树叶秋如雨。
秋树则有枯,乌生长顾雏。
始我南山居,与子共朝夕。
服事子尊君,德义蔼夙昔。
焉知二十载,万变如顷刻。
渔钓负平生,浩荡随所适。
进惭负官义,退愧寻幽迹。
而此山水间,时勤问消息。
夜深款岩扃,萝月在屋翼。
清言溢前闻,子学日有力。
世好将未忘,相资庶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