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西来自佛郎,图成又敕写文章。
翰林国语重翻译,袄鲁诸营赐百张。
天马西来自佛郎,图成又敕写文章。
翰林国语重翻译,袄鲁诸营赐百张。
这首诗描绘的是明朝周宪王所作的《元宫词》中的一幕。诗中提到“天马西来自佛郎”,暗示这匹天马可能来自西方的佛郎机(指欧洲国家,如葡萄牙),它被引入宫廷,显得珍贵不凡。接着,“图成又敕写文章”表达了对天马形象的细致刻画和文字记录,可能是通过绘画或文字描述来留存它的形象。“翰林国语重翻译”则反映出当时朝廷对文化交流的重视,即使是关于天马的图像,也需通过翻译官进行准确的翻译。“袄鲁诸营赐百张”则表明这幅天马图被广泛赏赐给军队中的各个营区,以示恩宠。
整首诗通过元宫中的这一事件,展现了明朝宫廷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接纳,以及皇室对臣民的赏赐,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回首十七年,群居在京华。
柳树曲湾湾,四围少人家。
春昼有啼莺,春宵闻乱蛙。
春水满池塘,春风飘落花。
执手递行吟,点瑟更回琴。
君倡流水调,吾亦续馀音。
倏忽各一天,蹉跎岁月深。
愚陋少切磋,寥落至如今。
淡淡素秋云,冷冷碧江水。
悠悠末世交,无情尽如此。
卓彼练台子,高谊独洵美。
鸡窗廿载前,贞心誓如矢。
萍逢廿载后,久要殊未弛。
道及骨肉亲,悽酸不堪比。
子亲未归藏,予怀当何似。
买山不用钱,赙子青葱畤。
百岁归其宅,千秋永不毁。
厚泽苏枯朽,高怀消吝鄙。
挺然百川中,立此狂澜砥。
神听且和平,民瞻具仰止。
奕奕此景行,芳声谁为纪。
叹息复叹息,操觚备诗史。
渺渺盛世音,终古不复起。
气格日以微,波流日以靡。
欲障此颓澜,吾侪当自励。
驰骤应千古,上下宜百世。
囊括尽诸家,包含兼六义。
志立事竟成,谁云古人逝。
与君更切磋,一篑毋自止。
予亦悠悠者,鞭策赖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