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雁湖水,深深归雁亭。
雁归三四年,相伴湖水清。
燕私岂不乐,国尔终含情。
龙章倏夜下,惊赴鸥鹭汀。
鸿雁双翥翰,眷焉乃东征。
载辞龙鹄椒,复问莺花程。
輶轩骛华毂,高盖罗翠旌。
康屯岂无学,销暴不以兵。
蔚蓝旧草木,再色新威明。
寄声受廛者,明府如父兄。
拍拍雁湖水,深深归雁亭。
雁归三四年,相伴湖水清。
燕私岂不乐,国尔终含情。
龙章倏夜下,惊赴鸥鹭汀。
鸿雁双翥翰,眷焉乃东征。
载辞龙鹄椒,复问莺花程。
輶轩骛华毂,高盖罗翠旌。
康屯岂无学,销暴不以兵。
蔚蓝旧草木,再色新威明。
寄声受廛者,明府如父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离别之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和家乡深厚的情感。诗中开篇“拍拍雁湖水,深深归雁亭”,便设定了一种淡远幽静的氛围,通过水声和归雁的画面传递出一种离别之情。
接着“雁归三四年,相伴湖水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自然景物的依恋。这里的“雁归”暗示着时光易逝,而“相伴湖水清”则是诗人对于这片清净之地的眷恋。
第三句“我私岂不乐,国尔终含情”,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这里的“我私”指的是个人感情,“岂不乐”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国尔终含情”则是国家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龙章倏夜下,惊赴鸥鹭汀”一句,通过龙章(古代官署名)的夜半惊醒和仓促前往湖边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紧迫感和不舍。
接下来“鸿雁双翥翰,眷焉乃东征”中,“鸿雁双翥翰”形象地描绘了大雁的群飞,而“眷焉乃东征”则是诗人心中的不舍和对远行者的祝愿。
以下几句“载辞龙鹄椒,复问莺花程。輶轩骛华毂,高盖罗翠旌”,通过对车马装饰的描写,以及对道路长短的询问,展现了离别前的忙碌和对旅途的关切。
“康屯岂无学,销暴不以兵”一句中,“康屯”可能指的是诗人希望朋友安稳平和,而“销暴不以兵”则是对非暴力解决问题方式的赞美。
最后,“蔚蓝旧草木,再色新威明。寄声受廛者,明府如父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再次描绘,以及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表达了诗人深情厚谊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结合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淡远而又充满情感的美学风格。
区区拖损一紬袍,行到郊居力已劳。
有命自知谁畏祸,无灾可避谩登高。
黄金菊满花情薄,白玉樽深酒兴豪。
尽日使君人不至,渊明吟醉也陶陶。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
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
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