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云气寒,秋雨昼夜兼。
饥禽湿不飞,左右烦顾瞻。
有雀独飞下,施徐入吾檐。
毛羽刷参差,嘴距交钩铦。
跳乘新舂箕,取饱公不嫌。
而吾本有意,听之取微纤。
忽惊自飞去,窗聿不少淹。
反就高高枝,啁哳气不恬。
嗟乎此微类,岂不无以厌。
来既冒弹射,固难责其廉。
然余乃无罪,见怒何过严。
秋风云气寒,秋雨昼夜兼。
饥禽湿不飞,左右烦顾瞻。
有雀独飞下,施徐入吾檐。
毛羽刷参差,嘴距交钩铦。
跳乘新舂箕,取饱公不嫌。
而吾本有意,听之取微纤。
忽惊自飞去,窗聿不少淹。
反就高高枝,啁哳气不恬。
嗟乎此微类,岂不无以厌。
来既冒弹射,固难责其廉。
然余乃无罪,见怒何过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饥饿的小鸟寻找食物的生动画面。开篇便以"秋风云气寒,秋雨昼夜兼"设置了一个萧瑟、湿冷的秋日景象,然后通过"饥禽湿不飞,左右烦顾瞻"表达出小鸟因天气恶劣而无法飞翔,只能焦急地四处寻觅食物。诗人细腻地描写了一只雀鸟如何在檐下施展其毛羽,并以跳跃的方式取食,表现了它的吃相。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只小鸟行为的理解和同情,认为它的行为并无过错,只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岂不无以厌"一句,既可解为诗人对于这种自然之物的无尽喜爱,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生命本能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然余乃无罪,见怒何过严"则更加深化了主题,暗示着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不应以人的情感标准去衡量自然界的行为,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平等和自然法则的一种认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更通过小鸟取食这一常见现象,抒发出了对生命尊严与生存本能的深刻思考。
老融弃发逃于禅,胸藏丘壑身林泉。
时拈寸草幻墨汁,惨淡咫尺生风烟。
尤工画牛古绝比,不特形似真神全。
平生知己一攻愧,惜墨如命诗犹传。
至今鄞人怀片纸,如护圭璧珠玑然。
陈生少壮曾入室,妙处已觉墙及肩。
岸痕树影彷佛地,云阴雨气冥濛天。
寒禽立背渡浅水,野葑没足行淤田。
砺角思斗力居尾,倚木揩痒势拥前。
或沿草径逐群去,或傍茅檐抱犊眠。
如何尽得此态度,前身想住桃林边。
世人贵耳不贵目,呜呼此画空尔妍。
我方求之不论钱,卷收更阅三十年。
欲寻此老不可得,摩挲陈迹方争怜。
野人无别事,故得坐空林。
黄卷还铺日,青莲未悟心。
铎音山殿静,萤影石池深。
不敢邀芳屣,因闲傥一寻。
秋空何太高,秋风何太清。
秋露何太皎,秋月何太明。
秋山有素期,秋水莫间盟。
力此久病身,试上高高亭。
上欲驾扶摇,下欲跳清泠。
手持紫玉箫,跨鹏或骑鲸。
时吹复时止,霄壤随纵横。
回首天上人,见我呼友生。
我言你能许我三百六旬无一日之不秋,则我亦许你从此为逍遥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