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何人起卧龙,飘然琴剑只西东。
马头忽与长安近,又听三茅观里钟。
故里何人起卧龙,飘然琴剑只西东。
马头忽与长安近,又听三茅观里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税马篇·其二》,其中“故里何人起卧龙,飘然琴剑只西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英雄事迹的向往。"卧龙"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手下猛将张辽,他曾在此地屯兵,因而被后人称为“卧龙山”。诗人通过提及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有所作为的抱负。而"飘然琴剑只西东"则是说诗人的情感和兴趣仅仅局限于琴瑟与剑戟之间,即文化艺术和武术之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个人理想的态度。
接着,“马头忽与长安近,又听三茅观里钟”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税马(即征收马匹税)的场景。"马头忽与长安近"表明税马之地离长安城不远,给人一种空间上的紧迫感和历史重叠感;"又听三茅观里钟"则是说在这个地方,又能听到三茅寺内传来钟声,这里的“又听”二字加深了诗人对现场氛围的刻画,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副生动的景象,更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三载施为,十全八九,有些未及功圆。
不曾行疏,所惠自然钱。
也不修斋动众,一麻麦、任润灵田。
非外觅,无中造化,有口妙难言。道传。
明易象,倒颠光运,天地之先。
觉无形应物,非殢中边。
清静金婴玉姹,虚无里、汞结灵铅。
六铢挂,大罗归去,重受玉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