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
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
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
我来拜遗像,悲风生黄垆。
公今倘无死,此地正堪娱。
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
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
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
我来拜遗像,悲风生黄垆。
公今倘无死,此地正堪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士隐居读书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诗人通过描述这位贤士在安乡这个古老地方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与世无争、潜心学问的形象。
“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开篇点明地点和人物身份,暗示了这位贤士并非世俗之人,而是隐居于此,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知识的积累。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进一步描绘了贤士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以及他阅读古今书籍,汲取知识的场景。这里的“清澄”不仅形容水的清澈,也象征着贤士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深邃。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形象地比喻贤士内心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时而激荡,时而平静,展现出他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贤士阅读广泛,学识渊博,最终成为像宋真儒那样的伟大思想家。
“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通过描述战争的背景,反衬出贤士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冷静和坚定。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贤士才能的赞誉,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只看重表面功利而忽视真正人才的批评。
“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进一步揭示了贤士在逆境中的坚持与乐观,即便身处困境,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持续的学习和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贤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担簦发大庾,旅宿阻兵蠚。
未凑鸿鹄羽,乱象起肘腋。
遂脱远游冠,穹跨极天石。
倒景粲云扃,参差羽人宅。
激雪舞倾湍,奔龙扈危策。
鹤响来雾重,猿啼去天尺。
石髓韫龙湫,金涧洞海脉。
云笠驾鱼宾,霞标咀芝客。
藻霄蔚云树,罗景汇香国。
金梯可暂盘,消遥养风翮。
讵窃灵丘书,孰探终南册。
重轮绝曦駜,沸鼎启胡蓦。
回驭婴雄图,永与仙路隔。
稽首稽首,礼佛刺绣。
阿婆九岁教女时,服侍阿母崇令仪。
阿女十三谢姊姨,一朝刺血绣灯帷。
挑纹舍指冥福资,圆持戒满行披缁。
扣线大士云中披,雪压缟衣霓裳纚,白玉绾结跣足垂。
小鱼皈法尾屣屣,相为灌水竹篮随。
绣成佛相庄严施,稽首虔撰刺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