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这首诗名为《偈》,作者为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宝觉。诗的内容简洁明快,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通过数字游戏和比喻来表达禅意。
"一即一,二即二",诗人强调了一种简单直接的观念,即事物的本质就是其本身,无需过多复杂解读。"嗅著直是无香气",进一步暗示了世间万物并非表面所见那般,可能并无人们期待的香气,暗含了对虚幻表象的否定。
"识得山僧榔栗条",这里的“山僧”代表了修行者或智者,“榔栗条”可能是指僧人的生活方式或修行道路,暗示了只有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的人,才能洞察事物的真谛。
最后一句"莫向南山寻鳖鼻",以寻找鳖鼻(可能象征迷失的方向或目标)的比喻,劝诫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而应如山僧般保持清醒,专注于内在的修炼和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和内心觉悟的思想。
米家书画时所贵,天启墨妙俱名世。
元章珍重识此图,今复流传归蔡氏。
蔡询爱画神亦化,君惜斯图忆难弟。
我来把玩秋风前,总是江乡晓行意。
乾坤元气何淋漓,硉矹出此胸中奇。
苍茫叠嶂分远近,缥缈烟树罗参差。
小桥山客方行处,野艇渔翁初起时。
长江茫茫限南北,宛若淮东看山色。
青山隔岸即江南,惆怅干戈满淮北。
江乡晓天风露寒,我独长歌行路难。
安得小船载书画,送君岁晚归金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