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霄何岦岌,千秋镇古歙。
因会为学方,所贵矫然立。
撑霄何岦岌,千秋镇古歙。
因会为学方,所贵矫然立。
此诗描绘了石柱在云霄之上的壮观景象,屹立千年,稳固于古歙之地。诗人通过“撑霄”一词,形象地展现了石柱直插云天的雄伟气势。“何岦岌”则进一步强调了石柱的高耸与险峻。整句“撑霄何岦岌,千秋镇古歙”不仅描绘了石柱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接下来,“因会为学方”一句,似乎在暗示石柱作为自然界的典范,启发人们思考学习之道。这里的“会”可能指的是汇聚、集合之意,而“学方”则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方法或途径。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引申出对知识探索和道德修养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最后,“所贵矫然立”表达了对石柱独立挺拔姿态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人应当像石柱一样,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坚定的立场和独立的人格。这一句不仅是对石柱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山三十六峰之一的石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寓言寓意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