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住郁金堂,一折屏山近曲房。
夜月潜踪听响屧,晨葩偷掐供梳妆。
百愁对我欢成笑,十索瞒人苦要偿。
今日藕丝风剪断,相看单道莫思量。
当年小住郁金堂,一折屏山近曲房。
夜月潜踪听响屧,晨葩偷掐供梳妆。
百愁对我欢成笑,十索瞒人苦要偿。
今日藕丝风剪断,相看单道莫思量。
这首清代诗人孙原湘的《惆怅(其一)》描绘了一段往昔在郁金堂的回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首句“当年小住郁金堂”,点明了回忆的背景,郁金堂可能是一个精致的住所,暗示着昔日生活的优雅与宁静。接着,“一折屏山近曲房”描绘了环境的布局,屏风曲折,房间幽深,营造出一种私密而温馨的氛围。
“夜月潜踪听响屧”写夜晚月光下,主人公静静地聆听女子的脚步声,可能是她的轻盈步履,也可能是她深夜归来,增添了神秘感。而“晨葩偷掐供梳妆”则描绘了清晨的场景,女子采摘鲜花,精心打扮,体现了生活的细致与情趣。
“百愁对我欢成笑”表达了主人公面对愁绪时,那些美好的记忆却仿佛化作欢笑,抚慰心灵。然而,“十索瞒人苦要偿”又透露出一丝无奈,暗示着过去曾有过难以言说的心事或承诺。
最后两句“今日藕丝风剪断,相看单道莫思量”以藕丝被风吹断为喻,象征着过去的缘分已逝,只剩下单薄的记忆。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再过多地追忆,让往事随风而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往昔生活的细腻描绘,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本无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
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
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
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
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
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
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
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
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
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
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
本树何曾动,凋叶有来冬。
叶落明年发,根深不怕风。
但能勤力护,勿使火兼虫。
毁坏本根者,万劫堕贫穷。
如今忧生死,犹如颠哭空。
不知空本无,如翳生眼中。
眼明虽说实,不可顺盲聋。
《偈颂三十首·其十五》【宋·释印肃】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本无有指,妄言色空。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本树何曾动,凋叶有来冬。叶落明年发,根深不怕风。但能勤力护,勿使火兼虫。毁坏本根者,万劫堕贫穷。如今忧生死,犹如颠哭空。不知空本无,如翳生眼中。眼明虽说实,不可顺盲聋。
https://shici.929r.com/shici/AIPUD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