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新凉风细细,草根虫语吟秋。
萧萧络纬织成愁。寒衣未办,蟋蟀替人忧。
亦有好怀当胜境,笛声何处高楼。
沙厨冰簟绿窗幽。香浓丛桂,傍堕玉搔头。
小院新凉风细细,草根虫语吟秋。
萧萧络纬织成愁。寒衣未办,蟋蟀替人忧。
亦有好怀当胜境,笛声何处高楼。
沙厨冰簟绿窗幽。香浓丛桂,傍堕玉搔头。
这首《临江仙·虫声》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小院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声音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
首先,“小院新凉风细细”,开篇即以“新凉”二字点明季节,暗示秋天的到来。微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凉意,也带来了清新与宁静。这句诗通过“细细”二字,将风的柔和与细腻描绘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草根虫语吟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氛围。草叶间,虫鸣声起,它们似乎在低吟着秋天的歌谣。这种声音虽微弱,却充满了生命力,为寂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虫鸣与秋风相呼应,共同编织了一幅动与静、生与死交织的画面。
“萧萧络纬织成愁”,络纬是纺织昆虫,其叫声常被比喻为织布的声音。此处将络纬的叫声比作织布,既形象地描绘了其声音的特点,又巧妙地引入了“愁”的情感色彩。在秋日的夜晚,这样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哀愁,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
“寒衣未办,蟋蟀替人忧”,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的担忧。寒衣未备,意味着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蟋蟀的叫声则仿佛在为人的忧虑发声。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声音具有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亦有好怀当胜境,笛声何处高楼”,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面对美好景致时的愉悦心情。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正如笛声从远处高楼传来,虽悦耳动听,却难以触及。这句诗中蕴含了对美好瞬间稍纵即逝的感慨。
最后,“沙厨冰簟绿窗幽,香浓丛桂,傍堕玉搔头”,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场景。沙厨、冰簟、绿窗、香浓的桂香以及玉搔头,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清凉又芳香、既宁静又优雅的空间。桂香的浓郁与玉搔头的点缀,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雅致。
整体而言,《临江仙·虫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夜小院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漾舟出深港,舟人问安之。
我行无定在,信彼天风吹。
东西与北南,远近齐所宜。
连朝风雨颠,晴明喜今兹。
鸣笳发湖口,兰桡荡轻漪。
红鳞泼剌惊,鸥鹭相与飞。
扣舷激吴歌,续彼沧浪词。
风云忽变色,前山雨将来。
劝君趣回棹,无为逮崦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