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自爱淳音含太古,谁传清溜入南薰。
秋风几共橙香注,晓月曾和鹤唳闻。
我欲婆娑竹林国,洗空尘耳正须君。
糟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自爱淳音含太古,谁传清溜入南薰。
秋风几共橙香注,晓月曾和鹤唳闻。
我欲婆娑竹林国,洗空尘耳正须君。
这首诗《槽声同彦高赋》由金代诗人蔡松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糟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以“糟床”喻指酒器,暗含饮酒欢聚之意,而“春泉”则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这两句既描绘了春日里竹林中流淌的清澈泉水,也预示了未来人们会如诗人一般,对美好事物产生共鸣,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颔联“自爱淳音含太古,谁传清溜入南薰”,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喜爱那淳朴、原始的声音,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回响;同时,他想象着清澈的水流随着南风轻轻吹拂,带走了尘世的喧嚣,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寄托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
颈联“秋风几共橙香注,晓月曾和鹤唳闻”,将季节、气味、时间与自然现象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宁静画面:秋风吹过,带来了橙子的香气;月光下,鹤唳声与之相应,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幽静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的敏感观察,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联系。
尾联“我欲婆娑竹林国,洗空尘耳正须君”,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竹林中寻找一片净土,远离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心灵的洗涤。他希望有知音相伴,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凤吹临晴野,看旌旄、葳蕤百里,仙郎扈驾。
一簇红云班队里,个个轻装都冶,应只有、长聊闲雅。
谁识胸中才八斗,任浮沉执戟鸾旌下。
白玉勒,五花马。天高风紧斜阳也。
听传宣、雕弓新上。锦鹰初架。
霜落草枯平坂阔,好骋穿杨骑射。
频拜赐,官庖法灸。
不信能文兼会武,向周庐、读史消寒夜。
羽猎赋,更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