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二》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

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

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

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0)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下,夜晚的高阁已经关闭。
月影难以穿透厚厚的纸张,光线微微照亮了稀疏的窗棂。
月光洒在书桌上,朦胧地照到研磨墨汁的屏风。
我沉思着想起那芳香的丹桂,更想走出庭院欣赏这月色。
注释
素月:明亮的月亮。
寒光:清冷的月光。
高斋:高高的书斋。
夜已扃:夜晚已经关门。
影难穿:月影难以穿透。
密纸:厚厚的纸张。
光稍泛:光线微微照亮。
疏棂:稀疏的窗户。
临书案:照在书桌上。
研屏:研磨墨汁的屏风。
沈吟:深思熟虑。
丹桂:丹桂树,象征高雅。
更欲:更想。
步中庭:走出庭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里,一个人独自在高楼上对着明亮的月光沉思的情景。"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纸上的情态,从中可以感受到夜深人静时刻的宁静与孤独。

而后面的“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则是诗人将这种宁静的氛围引入自己的读书写字之中,月光如同清泉般浸润在他的书案和研墨盆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诗人的心思开始飘远,他沉醉于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之中,想要再次走进那个充满了桂花香气的庭院,那里或许有着他所珍视的情感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与夜色、静谧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索与向往。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抒发。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张云翔采兰堂

丈夫贵成名,人子重养志。

志养非鼎食,名成要身致。

世上万男儿,二者少称遂。

乐哉张公子,此事有馀地。

昔我游武林,始与张君值。

津津紫芝眉,落落青云器。

骅骝步康衢,雕鹗腾秋翅。

一官天南州,艰难已尝试。

悠然望白云,归来为隐吏。

轩裳非吾心,菽水重亲意。

筑堂九畹边,远取南陔义。

膳羞务馨洁,晨夕必躬视。

老人嗜国香,幽怀时一寄。

春风敷柔丝,色与恩袍类。

不效荆楚俗,纫之为佩璲。

不学会稽亭,徒然脩禊事。

愿言倚玉树,同作庭阶瑞。

他年粉署握,永伴莱衣戏。

(0)

和章守三咏·其一包公堂

华堂存绘事,昭代得仪刑。

迹与莓苔古,名争兰茝馨。

清风无远近,乔木未彫零。

今日斲泥手,依然瘦鹤形。

(0)

久不得浙耗

独酌浇愁酒,慵翻信手书。

折腰行俗吏,投足且吾庐。

岁月莺声老,江湖雁影疏。

依栖五侯第,旅食近何如。

(0)

郁孤

台高日欲暝,晚眺眼增明。

叠嶂罗云树,双流抱粉城。

低浮烟万栋,清送月三更。

尚约秋吟夜,江声带雨听。

(0)

宿岳阳张漕书堂

云低风转冷,黯黯起秋阴。

薄暮细雨过,小窗寒气侵。

关山千里梦,骨肉十年心。

病意兼归意,攒眉写万金。

(0)

句·其三

动地百年无桀蹠,后天一寿有颜曾。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