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渊流远,芝兰雅韵深。
规行真畏友,庄语剩闲心。
未悉昭昭理,长怀秩秩音。
且随贤父窆,应伴放翁吟。
江汉渊流远,芝兰雅韵深。
规行真畏友,庄语剩闲心。
未悉昭昭理,长怀秩秩音。
且随贤父窆,应伴放翁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哭邢昷父六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江汉渊流远”描绘出一幅广阔水景,江河流向远方,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象征着作者心中对逝者深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接着,“芝兰雅韵深”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思。芝兰作为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高洁品格的植物,这里表达的是对故人品德的缅怀,雅韵深处,暗示着作者心中的哀美之感。
“规行真畏友”一句中,“规行”意味着遵循礼制,保持节操,“真畏友”则是表达对亡友的真正敬仰和畏惧之情。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彰显了故人的人格魅力,也映射出作者对于朋友之道的重视。
“庄语剩闲心”一句,则是在描写与亡友相处时那庄重而不失温婉的语言氛围,以及在这之后留下的闲适之心。这里,“庄语”指的是严肃而又充满情感的话语,而“闲心”则是那种超脱尘世,达观的精神状态。
“未悉昭昭理”表明诗人对于逝者的品德和教诲仍然不够理解,不敢说已经完全领悟其深意。昭昭之理,指的是光明而又通达的道理,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以及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长怀秩秩音”则是表达诗人对于逝者声音的长久怀念。秩秩之音,形容声音清晰而又悦耳,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之深。
最后,“且随贤父窆,应伴放翁吟”一句中,“且随贤父窆”意指跟随贤能的父亲(或尊长)前往墓地,而“应伴放翁吟”则是说应该与放纵不羁的老翁一同吟唱诗歌。这里的“贤父”和“放翁”,都是对逝者的又一种尊称,表达了作者想要继续保持与逝者精神上的联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故人品德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切哀思和对逝者崇高品格的缅怀。这样的抒情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古典诗词特有的沉郁美感。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