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淮水滨,赤日正停午。
农事喧近村,炎氛转林莽。
插秧夏已深,气候异南土。
少妇乃力田,老翁纷击鼓。
决渠清泚遥,荷锄复举戽。
田高半拆龟,塘小几涸鲋。
斜阳隐闻雷,一雨忻入莫。
人方慰有年,予亦藉袪暑。
信宿阴云垂,沟涨成溆浦。
安知羁旅愁,但烦尔地主。
佳邑自息名,封圻尚连楚。
淹留天如何,高歌更怀古。
我行淮水滨,赤日正停午。
农事喧近村,炎氛转林莽。
插秧夏已深,气候异南土。
少妇乃力田,老翁纷击鼓。
决渠清泚遥,荷锄复举戽。
田高半拆龟,塘小几涸鲋。
斜阳隐闻雷,一雨忻入莫。
人方慰有年,予亦藉袪暑。
信宿阴云垂,沟涨成溆浦。
安知羁旅愁,但烦尔地主。
佳邑自息名,封圻尚连楚。
淹留天如何,高歌更怀古。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戴鱀在淮河边的一次旅行途中所见的农村景象,以及对当地农事活动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的开篇“我行淮水滨,赤日正停午”,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行走在淮河边的情景,正值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接着,“农事喧近村,炎氛转林莽”描绘了村庄附近繁忙的农事活动,以及炎热的空气在茂密的树林中弥漫的景象。通过“插秧夏已深,气候异南土”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地域的特点,夏季已深,但这里的气候与南方有所不同。
“少妇乃力田,老翁纷击鼓”展现了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劳动的场景,妇女们在田间劳作,老人们则击鼓指挥,场面热闹而有序。接下来,“决渠清泚遥,荷锄复举戽”描述了农民们利用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场景,他们手持锄头和戽斗,辛勤工作。通过“田高半拆龟,塘小几涸鲋”两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景象,田地因缺水而裂开,池塘几乎干涸。
“斜阳隐闻雷,一雨忻入莫”描绘了傍晚时分,乌云密布,雷声隐隐,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雨。这一场及时的雨水让诗人感到欣喜,也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人方慰有年,予亦藉袪暑”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欣慰,同时也借这次经历消暑解热。
最后,“信宿阴云垂,沟涨成溆浦。安知羁旅愁,但烦尔地主”写出了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沟渠积水成湖的情景,诗人暂时忘却了旅途中的忧愁,对当地主人表示感谢。通过“佳邑自息名,封圻尚连楚。淹留天如何,高歌更怀古”几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追忆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