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路礼师颜,师已归真塔已关。
鬼神哭泣嗟无主,空山只见水潺湲。
三千里路礼师颜,师已归真塔已关。
鬼神哭泣嗟无主,空山只见水潺湲。
此诗描绘了一位师父去世后的萧瑟景象,颇有佛教色彩。首句“三千里路礼师颜”表明远道而来向已故的师父致敬,显示出对师父深厚的情感和敬意。“师已归真塔已关”,则是说师父已经去世,其遗体被安置在佛塔之中。这两句通过空间距离和物理封闭,传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接下来的“鬼神哭泣嗟无主”一句,展示了一种超自然力量对师父去世的哀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鬼神常被赋予某些特定职能,他们的悲伤反映了宇宙秩序的失衡和人类世界对于亡者的哀思。
末句“空山只见水潺湲”则是一个强烈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深远的寂静与孤独。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上的荒废,更有可能隐喻着心灵的荒凉和精神世界的虚空。而“水潺湲”,则是这一片荒凉之中唯一的声音,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永恒流转,也映射出生命流逝、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去世后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宇宙秩序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上清琼林台,似有千仞崇。
琪树交柯生,瑶草亦成丛。
幻境类玄圃,凝辉接琳宫。
天花或时堕,萦纡飏回风。
仙人薛玄卿,手持玉芙蓉。
傲睨八极表,洞见万象空。
飞书约王子,弭节延赤松。
步虚朗歌咏,流响入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