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可怜行》
《可怜行》全文
元 / 黄溍   形式: 古风

红颜白面可怜子,杖藜饥走荒山里。

翠眉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

道傍朱门照霜戟,肠断汝翁呼不起。

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裤终然愁饿死。

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黄溍的《可怜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对一位年少者的悲惨命运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红颜白面可怜子”,以“红颜白面”形容少年的青春与美貌,却用“可怜子”三个字,为这美好的形象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接着,“杖藜饥走荒山里”,描绘了少年因某种原因流落荒山,手持藜杖,饥饿地四处奔波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翠眉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进一步刻画了少年的外貌特征——翠眉新妇(可能是指面容清秀的女子)与雪色儿(形容皮肤苍白),以及他因生活困苦而显得娇弱、瘦削,甚至像鬼魅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脆弱。

“道傍朱门照霜戟,肠断汝翁呼不起”,对比描绘了少年所处环境的贫瘠与富人家的奢华。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前的霜戟(古代兵器)反射着光芒,与少年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肠断汝翁呼不起”一句,暗示了少年的亲人可能已经离世,无法再听到他的呼唤,进一步加深了悲情氛围。

“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裤终然愁饿死”,通过描述少年可能曾拥有过的一些象征身份地位的物品(如金鱼、象笏,这些都是古代官员的配饰),如今却沦落到赌博(樗蒱)的地步,最终还是难逃饥饿而死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结局。

最后,“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少年命运的同情与哀叹,同时也对社会不公提出了深沉的思考。春风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哀思多则表明了诗人对少年遭遇的深切同情,而“嗟汝少年奈老何”则蕴含了对年轻生命在残酷现实中无力抗争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社会不公的反思。

作者介绍
黄溍

黄溍
朝代:元   字:晋卿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生辰: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五

面壁堆危引客过,问谁那更问如何。

道寻常已成多事,检点侬家事更多。

(0)

颂古

试问钟声披七条,轻轻击著无明发。

买来糊饼是馒头,苦哉观世音菩萨。

(0)

三句外

当人如举唱,三句岂能该。

有问如何事,南岳与天台。

(0)

句·其一

倒著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

(0)

六瑞堂

循良天惠海边头,波浪澄清宿雾收。

才把一麾来北阙,便惊六瑞到南州。

日高双影亭亭并,风动孤香冉冉浮。

好作画图献当宁,御屏风上永传休。

(0)

送子岘之官萍乡·其二

吏师吾昔得三贤,回首思之几许年。

屈指利名多少事,其间廉节最为先。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