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种送别时的情景。开篇“凭高送所亲”,设定了一个高处远望的场景,诗人站在高处送别亲友,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紧接着“久坐惜芳辰”则透露出诗人珍惜与亲人共度时光的心情。
下一句“远水非无浪”,通过水的波澜象征着远方亲友可能遭遇的困难或变动,显示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接着“他山自有春”则给出了希望和祝福,即便是离别,但愿远处依旧春意盎然,暗示了对亲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中间两句“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野花不问时节,随地盛开,而官柳则在春天重新长出了嫩绿的枝条,表现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细腻的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表达了送别时难以抑制的哀愁之情。天边的景色似乎也跟着变得愈发凄楚,而重复的离别让人感到心如刀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送别时的心酸,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情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