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这段诗歌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南宋时期的诗人杨万里所创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农事生活的细腻描绘。首句“大熟仍教得大晴”表达了一种农事循环的理想状态,即在丰收之后天气依然晴朗,这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境况。
接下来的“今年又是一升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年的丰饶与平安,"一升"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粮食充足,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丰收带来的福祉。"平"字有着平静、和谐之意,意味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满足。
第三句“升平不在箫韶里”中的“箫韶”,古代指的是乐器,这里的意思是说“升平”的景象并不体现在宫廷的音乐或官方的庆典上,而是在下面一句所描述的农村生活中,“只在诸村打稻声”。
最后一句通过描写“打稻声”展现了农民收获季节时的劳作场景,这是对农业社会最真实的写照。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对农事生活以及对平和岁月的赞美之情。
总体而言,杨万里在这首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内心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
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
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
离离树木少,漭漭湖波大。
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
须臾遂入夜,楚色有微霭。
寻远迹已穷,遗荣事多昧。
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
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