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篷船,双竹桨。刺入荻芦花港。风笛起,酒帘飘。
停桡姑嫂桥。望城头,连渡口。正好月光明透。
寒击柝,夜啼乌。客船人听无。
六篷船,双竹桨。刺入荻芦花港。风笛起,酒帘飘。
停桡姑嫂桥。望城头,连渡口。正好月光明透。
寒击柝,夜啼乌。客船人听无。
这首《更漏子·舟泊黄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江边泊舟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首先,“六篷船,双竹桨”开篇即点明了船只的形态与航行工具,六篷船在古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上交通工具,双竹桨则体现了其航行时的轻便与灵活。接下来“刺入荻芦花港”,生动地展现了船只深入芦苇丛生的水道中,仿佛是穿行于一片静谧的绿色海洋之中。
“风笛起,酒帘飘”,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夜晚的氛围,也暗示了船上可能正在进行某种聚会或庆祝活动。风笛声悠扬,酒帘随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浪漫的场景。紧接着“停桡姑嫂桥”,停船于一座名为“姑嫂桥”的地方,这一细节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仿佛是船上的乘客在等待着什么,或是为了欣赏桥边的美景。
“望城头,连渡口”,远处的城市轮廓与连绵的渡口映入眼帘,月光如水,照亮了这一切,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明亮与和谐。而“正好月光明透”,则直接赞美了月色之美,它不仅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一切显得更加清晰与纯净。
最后,“寒击柝,夜啼乌”,寒风吹过,传来木梆的敲击声,以及夜空中乌鸦的哀鸣,这些声音虽不悦耳,却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深邃。然而,即便如此,客船中的人们依然静静地聆听着,或许是在享受这份难得的寂静,或许是在思考着远方的路途与未知的命运。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夜晚江边泊舟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有生活情趣的温馨,更蕴含着对远方的向往与对内心的探索。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