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淑湓浦见寄》
《和文淑湓浦见寄》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多难漂零岁月赊,空馀文墨旧生涯。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

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shūpénjiàn
sòng / wángānshí

duōnánpiāolíngsuìyuèshēkōngwénjiùshēng

xiāngkànchǔyuèchángqiānzhūchénjiā

wèigǎnshāngcuìbǎoyǎncóngzhānwàngyǒuxuánhuā

wéishīkuānchóubìngbàoěrfánghuá

翻译
历经艰难漂泊,岁月漫长,只剩下写作和读书支撑生活。
彼此相望,如同楚地和越地般遥远,不如像朱家和陈家那样亲密无间。
满头白发,只余感伤,目光所及,却只有黑白的世界。
唯有诗歌能宽慰我的忧愁,就让我以诗回应你,就像《诗经》中的兄弟情深。
注释
多难:艰难困苦。
漂零:流离失所。
岁月赊:岁月漫长。
文墨:写作和读书。
生涯:生活。
楚越:古代两个邻近但文化差异大的地区。
常千里:非常遥远。
朱陈:历史上著名的和睦邻居朱家和陈家。
似一家:如同一家人。
发为感伤:因白发而感伤。
翠葆:青丝,这里指黑发。
玄花:黑白的花朵,比喻老年。
宽愁病:宽慰忧愁。
赋棣华:引用《诗经》中的‘棠棣之华’,象征兄弟情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多难漂零岁月赊”一句,通过“难”字表达了岁月易逝、人生多难的感叹,"赊"字则暗示着时间仿佛被无端延长,增添了一份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空馀文墨旧生涯”一句,以“空馀”二字形容诗人在书卷与笔墨间所度过的孤独时光,“旧生涯”则指代诗人的过往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两句,通过空间上的远近来比喻情感上的亲疏。"相看"意味着互相思念,"楚越"和"朱陈"分别指代南北方的地区,表达了即便是距离遥远,也无法与朱陈(可能指某位诗人或友人)那般深厚的情谊相比。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两句,"发为感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伤,“无翠葆”则可能指代没有美好的东西来慰藉心灵;“眼从瞻望”一词,展现出诗人渴望远方的眺望,而“有玄花”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或幻想。

最后两句“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表达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缓解内心忧愁的思想。"唯诗"强调诗歌是唯一的慰藉,“宽愁病”则说明诗歌带来的安慰;“报尔何妨赋棣华”意味着即便是对朋友最好的回报也不过分,"赋棣华"可能指代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创作。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缅怀、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诗歌带来的心灵慰藉,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他对文学艺术的高度自信与热爱。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晚菊

宁忧失所困风霜,自信生平晚节香。

一任寂寥无客赏,看花原不为重阳。

(0)

咏菊

曾见陶公拂袖归,晚香佳色傲霜威。

过时只抱枝头老,不学狂花到处飞。

(0)

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四

赋得田家苦楚吟,一番歌咏一伤心。

妻孥命贱等黄土,薪米价高同白金。

四隅常有盗贼警,百里寂无鸡犬音。

相逢父老聚头哭,泪滴洪波到底深。

(0)

寄张文翔

一自娄城别醉颠,嫦娥不记几回圆。

放舟久负青龙约,对镜空悲白发年。

既贺晚成扬子宅,不图先着祖生鞭。

肯来逸老庵中话,当问髯狂借酒钱。

(0)

过望夫石

独立长亭望眼空,江波有尽思无穷。

啼痕暗滴莓苔雨,瘦骨寒生薜荔风。

万里音书何日到,百年恩爱此心同。

天荒地老名难泯,不比巫山一梦中。

(0)

舟中漫兴六首·其三

漠漠平林漫漫沙,数声鸡犬有人家。

停舟最爱山头月,照见寒梅一树花。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