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招隐三章赠李洋·其一》
《招隐三章赠李洋·其一》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云气敛兮天目之颠,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

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

(0)
翻译
云雾聚集在天目山巅,海浪如线横跨海门溅溅作响。
太阳初升在扶桑树半空,金乌鸟翩翩起舞,仿佛能俯身捧起那无声的天井泉水。
你是否隐藏在这其中?你我一同去寻找那珍贵的香草。
注释
敛:收敛,聚集。
天目之颠:天目山的山顶。
涛江线:形容海浪如线。
扶桑子: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此处借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阳乌:指太阳。
咽以天井无声之泉:形容泉水无声地流入天井。
子其隐:你是否隐藏。
拾荃:比喻寻找有价值的事物,这里可能指寻找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首句“云气敛兮天目之颠”展现了山巅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着高远和超凡。接着,“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则描绘了海浪拍打着海岸,涛声阵阵,生动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与活力。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借用了神话中的元素,扶桑树象征东方,阳乌即太阳鸟,这里暗示着日出的壮观时刻。诗人说太阳鸟在半空中翱翔,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可以轻易捧起天井中那无声的泉水,流露出诗人对清幽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表达了诗人邀请朋友一同隐居山林,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含哲理,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程母朱氏亢节守志寿跻百岁李雪庵为书寿乐堂崇节堂六大字以昭山窗先生之遗泽二子白玉君玉复扁其楼曰朝阳曰拂云其孙成得请予记之乃咏次四诗云·其二崇节堂

崇节堂中妇德全,岂期偕老不齐年。

萧萧白发青霜肃,耿耿丹心白日悬。

身比琼瑶应共粹,志如金石自同坚。

玉堂肯与书贞节,史笔当今继马迁。

(0)

安隐堂为秦遵道老人赋

安隐堂中七十翁,庞眉鹤发古人风。

高名不减韩康伯,厚泽应同庞德公。

稚子趋庭鸠杖出,嘉宾满坐蚁尊空。

赐归得遂桑榆暖,击壤尧民乐岁丰。

(0)

忆故乡

栝岭东头是故乡,碧天云树思茫茫。

瓯江直与沧溟接,不及羁人别恨长。

(0)

四时词·其二

隆暑启初伏,薰风入虞琴。

安得播馀响,涤我烦热襟。

(0)

历峰兰若宿伟上人禅房

烟林晚苍苍,白石开禅扉。

閒中叩幽寂,恍似东林时。

大千息群动,水月破阴霏。

出世逢真僧,允矣旃檀枝。

空香出深竹,梵贝诸天随。

真源寂无取,化有潜一机。

嗟我食色身,未能释群疑。

尝希妙高聚,洞豁杳莫窥。

因心了众幻,稽首成皈依。

(0)

奉天殿早朝

步入丹墀左列行,影开宫扇衮衣黄。

天颜咫尺瞻龙凤,兵卫三千肃虎狼。

贝阙日升青琐外,金鳌云近碧霄傍。

此身暂息烟霞想,万里分符雨露芳。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