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
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
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
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
这首诗以“十智同真面目全”开篇,巧妙地将十个智慧比作完整的真实面貌,暗示着智慧与真理的统一性。接着,“于中一智是根源”一句揭示了其中有一个智慧是所有智慧的根本,暗含着核心智慧的重要性。
“如今要见汾阳老”则引出了一位历史人物——汾阳老,这里的“汾阳老”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高僧或智者,象征着深邃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劈破三玄作两边”则是对如何达到这种智慧境界的描述,通过“劈破”三玄(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深奥理论或修行层次),从而达到智慧的两面性理解,即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复杂中找到简单。
整体而言,这首诗探讨了智慧的本质、来源以及如何达到更高层次的智慧境界,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智慧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
怅人已玉楼仙去。片石多情,人间留取。
两字笤华,阿谁镌出篆文古。绸缪花乳。
料印遍簪花谱。玉指记秋风,当红豆相思摩抚。
香墓。傍荒庄拂水,只剩蘼芜盈路。妆楼如故。
问老去尚书在否。
更欲问、芳姓谁传,借垂柳、春时飞絮。
甚私记双描,不似鸳鸯相聚。
晚香淡色。有几回伴我,银屏听笛。
曲罢酒阑,更荐寒泉带霜摘。
谁把西风点染,还付与、丹青妙笔。
念采采、老圃秋容,常入介眉席。乡国。叹寂寂。
料旧径渐荒,落叶愁积。
乱虫夜泣,倦倚东篱定相忆。
空对天涯瘦影,帘捲处、苔痕凝碧。
问近日、人忆也,可能会得。
钿车不到西泠路,今年任教花瘦。
雨急跳珠,云痴泼墨,愁水愁风时候。春馀夏首。
看才放些晴,绿阴浓逗。
买个蜻蜓,段家桥畔载诗酒。孤山山下坐久。
见圆姿翠影,无数梅豆。
蝶梦如尘,鱼天似镜,渐老藏鸦深柳。谁问笑口。
有第一楼头,碧窗红袖。曲曲阑干,玉人垂素手。
小桥横,幽径曲。千亩渭滨竹。
剪翠衫儿,一色晕浓绿。
分明花里迷藏,弯环难觅,又何处、白云茅屋。
快心目。自觉热恼销除,尘襟淡如菊。
碧涧泉多,僧房报茶熟。
几时携榼来游,山厨清供,先看取,笋香新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