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
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
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
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
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
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
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
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
这首诗《有感》由宋代诗人蔡戡创作,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物质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不满足,引出对生活态度的探讨。接着,“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描绘了生活的日常,强调了物质需求的有限性,并暗示了人们往往在追求更多时感到不满。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上的盲目和无止境,即使满足了基本需求,仍渴望更多,这种追逐往往导致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通过举例说明,即使拥有大量财富和仆人,也无法真正满足内心的需求,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厌倦。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则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为例,讽刺了那些为了炫耀而追求奢华生活的人,他们的行为只是迎合世俗眼光,实际上并未带来真正的幸福或满足。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表达了诗人对于浮华虚荣的不屑,认为这些外在的荣誉和地位并不能弥补内心的痛苦和羞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通过比喻,指出即使拥有极高的权力和财富,也无法避免最终的死亡,因此这些物质追求毫无意义。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进一步强调了权力和地位的束缚,将它们比作陷阱和枷锁,暗示了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通过动物和植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宁愿选择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被外在的追求所束缚。
最后,“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对比豪华的宫殿和简陋的茅屋,强调了物质条件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忙碌、功利生活的反感。
综上所述,《有感》通过对人生、物质追求、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善美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