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高舂后,郊原起夕阴。
山山曳残雨,步步响新禽。
老树莓苔厚,空林紫翠深。
招提何处所,云际有钟音。
出郭高舂后,郊原起夕阴。
山山曳残雨,步步响新禽。
老树莓苔厚,空林紫翠深。
招提何处所,云际有钟音。
这首《东郊晚行》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漫步于郊外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宁静之美。
“出郭高舂后,郊原起夕阴。” 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太阳已升至高空,暮色渐起,郊野开始笼罩上一层淡淡的暮霭。这句通过“出郭”、“高舂”、“夕阴”等词,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暮色初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山山曳残雨,步步响新禽。” 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山间的雨滴与新鸟的鸣叫。山峦之间,雨珠依稀可见,随着脚步声,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动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轻敲树叶的声音,感受到鸟儿欢快的歌唱。
“老树莓苔厚,空林紫翠深。”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郊外的自然景观。老树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显得古老而生机勃勃;空旷的林间,紫色与翠绿交织,展现出一片深邃而幽静的森林景象。通过“老树”、“莓苔”、“空林”、“紫翠”等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和层次感。
“招提何处所,云际有钟音。” 最后一句,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寺庙的遐想。在云层之上,似乎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宁静的色彩。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寺庙的向往,也暗示了自然与宗教精神的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东郊晚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傍晚时分郊外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而又略带神秘的意境,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华骢料肥九分臕,童子身长五尺饶。
青丝鞚短金勒紧,春风去去人马骁。
莫作寻常厮养看,沙陀义儿皆好汉。
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
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岂比五陵年少辈,胭脂坡下斗轻肥。
四海风尘虽已息,人才自少当爱惜。
如此小儿如此马,它日应须万人敌。
老夫出无驴可骑,乃有此马骑此儿。
呼儿回头为小驻,停鞭听我新吟诗。
儿不回头马行疾,老夫对之空啧啧。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著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