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倚古台边,环亭翠蔚然。
芝兰深雨露,梧竹老风烟。
窗户香霏湿,阑干爽气连。
登临忘世虑,逸兴发林泉。
亭倚古台边,环亭翠蔚然。
芝兰深雨露,梧竹老风烟。
窗户香霏湿,阑干爽气连。
登临忘世虑,逸兴发林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雅的山水田园图。开篇“亭倚古台边,环亭翠蔚然”两句,以轻盈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处古朴而幽深的亭子景象。这里,“倚”字传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情怀,而“翠蔚然”的绿意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紧接着,“芝兰深雨露,梧竹老风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亭子的周围环境。芝兰是高洁之物,常用以比喻君子之德;在这里,它与雨露相伴,显得格外清新。而“梧竹老风烟”则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界的古老。
“窗户香霏湿,阑干爽气连”两句,是对亭内景象的描写。这里,“香霏湿”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而“爽气连”则让人感受到空气中清新的气息。
最后,“登临忘世虑,逸兴发林泉”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此亭中的心境。“登临”意味着攀登至高处远眺,“忘世虑”则是说在这样的景色面前,诗人仿佛抛却了一切尘世的烦恼。而“逸兴发林泉”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亭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登临时的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与深切的情感寄托。
深山有君臣,大义不敢忘。
枯木以为国,百花以为粮。
何以服其众,无毒者为王。
王居必有台,众游必有方。
朝出暮乃归,一心无别肠。
自谓可无患,世事固难量。
烈炬何方来,举国纷仓皇。
兴亡掌一反,倏忽无遗良。
物类虽甚微,性命关上苍。
区区口腹欲,无乃太惨伤。
尔蜂亦何愚,蓄积召祸殃。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岁下,坐照万古前。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我欲授此法,其谁可与传。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