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是飘零忆旧游,终身左袒为刘侯。
饮冰十日心犹热,对镜三春鬓已秋。
河北此时求草檄,江南何日罢登楼。
从来磨剑不磨血,只为平生喜执仇。
共是飘零忆旧游,终身左袒为刘侯。
饮冰十日心犹热,对镜三春鬓已秋。
河北此时求草檄,江南何日罢登楼。
从来磨剑不磨血,只为平生喜执仇。
这首诗《寄刘汉臣》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中以“共是飘零忆旧游”开篇,将与友人刘汉臣共同经历的漂泊生活和往昔的美好回忆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终身左袒为刘侯”,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刘汉臣的深厚情谊和忠诚,即使在逆境中也始终站在对方一边,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饮冰十日心犹热,对镜三春鬓已秋”,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通过“饮冰”与“心犹热”的对比,以及“三春”与“鬓已秋”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炽热与外貌的苍老,反映出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
“河北此时求草檄,江南何日罢登楼”,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希望能在河北寻求草拟檄文的机会,同时期盼江南早日结束战乱,人们能够停止登楼远眺,过上安定的生活。
最后一句“从来磨剑不磨血,只为平生喜执仇”,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正义和斗争的态度。他强调的是磨砺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而不是为了复仇而流血,表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对正义事业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代、和平以及正义的深切关怀和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