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
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
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
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
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
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
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明之时,仕途之余,游历闽中玄妙寺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宁静而幽深的自然风光。
首联“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祗园美景的喜爱。祗园,此处指寺庙,诗人身处官场,却能抽身游历,享受自然之静谧,实为难得。
颔联“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进一步展开画面,山色与云连成一片,晨光中的小径显得尤为迷人;松林间溪水潺潺,寒流与松涛交织出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颈联“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转而描写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站在高处,仿佛能触及天空,心中的万千思绪在这一刻得以平静。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壮丽景色相融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尾联“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来时的心情。虽然一天的游历即将结束,但心中却充满了愉悦。远处的田野上,稻谷金黄,秋意渐浓,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钟陵行押称第一,早岁已入兰亭室。
转运应知腕有神,掣颤尤工老来笔。
学诗唯许杜少陵,翰墨黄州乃其匹。
宋人岂解识真龙,天厩骅骝纵奔逸。
籍名党锢疾如仇,白首黔阳作系囚。
平生正得参禅力,万里危途百不忧。
黄龙老宿尔何子,槁目曾识东家丘。
相酬妙语千金直,能使芳名万古流。
擘窠何人勒翠琰,野火不肯焚银钩。
何年拓本来燕市,惨澹无人知满字。
金门久客逢休浣,北牖临风自粘缀。
发短谁知心尚长,侧釐尚望君王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