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苔碧两悠悠,辜负寒江独自流。
愁听梅花吹铁笛,肯将竹叶尽金瓯。
霜风猎猎千行泪,露草萧萧一去舟。
雁字不从衡岳断,猿声偏向灞陵愁。
断肠岂为青天落,回首空怜黑蹇游。
孤馆谁能歌白雪,片帆应自怨黄牛。
雨馀半夜同吟榻,月满三更独倚楼。
诗思已随残菊悴,梦魂独喜大刀头。
明年灯火黄昏市,目断吴云望紫骝。
沙明苔碧两悠悠,辜负寒江独自流。
愁听梅花吹铁笛,肯将竹叶尽金瓯。
霜风猎猎千行泪,露草萧萧一去舟。
雁字不从衡岳断,猿声偏向灞陵愁。
断肠岂为青天落,回首空怜黑蹇游。
孤馆谁能歌白雪,片帆应自怨黄牛。
雨馀半夜同吟榻,月满三更独倚楼。
诗思已随残菊悴,梦魂独喜大刀头。
明年灯火黄昏市,目断吴云望紫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匏所作的《赠别归季思》。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沙明苔碧两悠悠,辜负寒江独自流。”以明净的沙滩与碧绿的苔藓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了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辜负寒江独自流”一句,直接点明了友人即将离开,留下诗人独自面对寒冷的江水,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颔联“愁听梅花吹铁笛,肯将竹叶尽金瓯。”通过听梅花吹响铁笛的声音,以及想象友人饮酒尽兴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梅花的清冷与铁笛的悲凉交织在一起,竹叶与金瓯的对比则暗示了欢聚之后的离散。
颈联“霜风猎猎千行泪,露草萧萧一去舟。”描述了离别时的自然环境,霜风猎猎象征着离别的凄凉,露草萧萧则预示着友人离去的孤独。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离别场景的哀伤氛围。
尾联“雁字不从衡岳断,猿声偏向灞陵愁。”以雁字和猿声作为离别时的背景音符,雁字的连贯与衡岳的断绝形成对比,猿声的哀鸣则加重了离别的愁绪。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复杂情绪。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情感。
怪东风,吹得韶华无几。
祇留他、残红一朵,美人头上摇曳。
叹西湖、风光非昔,向登临谁会深意。
前度桃门,旧时燕巷,重来瞻眺,暮云叠翠。
六桥外、斜阳芳草,是我断肠地。
游人散,青帘无恙,且自沉醉。
又何况、繁华如梦,眼前多少憔悴。
淡烟中、孤城半掩,万骑骄骢饮春水。
内院新声,后庭遗曲,祇今犹自在人耳。
算惟有、两峰千古,曾也见兴废。
黄昏后,月上女墙,谁忍凝睇。
此日与君重执手。藉草问君无恙否。
腮边已有数茎髭,老亲发白娇儿幼。奚囊何所有。
去来赢得诗千首。叹休文,征尘污面,更比旧时瘦。
荒原驴背秋霜厚。旅枕鸡鸣寒月透。
人生岂愿久离家,饥驱不觉天涯走。中原方囗斗。
虎争龙攫风雷骤。喜归来,柴桑小隐,松菊还如旧。
塞鸿啼过,又昏黄、阵阵朔风吹急。
败竹荒芦声不断,天半同云羃羃。
酒暖还寒,灯挑不亮,帘外琼瑶掷。
倚阑凝睇,东湖一片寒色。
遥忆高卧匡床,围炉拥被,谁在门前立。
青瘦玉梅频弄影,疑似近时风格。
黑发空惊,苍髯欲化,对此增愁寂。
层城不掩,载舟应在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