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何似在山中,幻住师今念已空。
右室客为驺处士,西游人似稷丘公。
泠泠石上诸天雨,谡谡松间万壑风。
玉几金床吾欲就,但留双目送飞鸿。
鸣琴何似在山中,幻住师今念已空。
右室客为驺处士,西游人似稷丘公。
泠泠石上诸天雨,谡谡松间万壑风。
玉几金床吾欲就,但留双目送飞鸿。
这首诗描绘了在摩诃庵内听无弦上人弹琴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联“鸣琴何似在山中,幻住师今念已空”以反问开篇,将琴声与山中环境相联系,暗示琴声的清雅与自然和谐之美,同时通过“幻住师”的形象,表达了对禅宗境界的追求与向往。颔联“右室客为驺处士,西游人似稷丘公”运用典故,将来访者比作古代的隐士和学者,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高雅与脱俗。颈联“泠泠石上诸天雨,谡谡松间万壑风”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琴声,石上的雨声与松间的风声,都仿佛是琴音的回响,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尾联“玉几金床吾欲就,但留双目送飞鸿”表达了诗人想要融入这种境界的愿望,同时也以“双目送飞鸿”收束全诗,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听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雁沼开香域,鹦林降彩旃。
还窥图凤宇,更坐跃龙川。
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
半空银阁断,分砌宝绳连。
甘雨苏燋泽,慈云动沛篇。
独惭贤作砺,空喜福成田。
千钟圣酒御筵披,六出祥英乱绕枝。
即此神仙对琼圃,何烦辙迹向瑶池。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