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一》
《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一》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当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儿。

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

著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莪诗。

(0)
注释
而父:你的父亲。
吾父:我的父亲。
罄:用尽。
籯金:储蓄的钱财。
教儿:教育孩子。
两翁:两位老人。
黄壤下:地下。
绿衣:指穿官服,代指长大。
著鞭:努力学习。
撞楼破:学业有成。
列鼎:功成名就。
负米思:忆苦思甜,指贫困时的生活。
送君:送别你。
泮水:古代学府的名称,此处泛指教育。
蓼莪诗:中国古代诗歌,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和期望。
翻译
当年你的父亲就像我的父亲,各自拿出全部积蓄共同教育孩子。
可惜两位老人已经长眠地下,无法再看到他们的儿子长大成人。
虽然你们挥鞭努力,学业有成,但怎能忘记曾经挨饿的日子?
千里之外送你离去,我该赠予什么?就让这首《泮水蓼莪》的长歌唱出我们的深情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标题为《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

“当年而父同吾父”一句,通过将自己的父亲与友人的父亲相提并论,强调了双方之间亲如兄弟的关系。紧接着,“各罄籯金共教儿”则描绘出两人在育儿教育方面的共同经历和理念。

然而,“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一句,转折了情感的氛围。这里的“两翁”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的父亲,而“黄壤下”则暗示了他们已过世的现实。接着,“不知二子绿衣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中双方儿时情谊无从得知的遗憾。

诗中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著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表明尽管友人的离去已经是迫在眉睫,但诗人仍旧无法忘记两人曾共同享用过的美好时光。

最后,“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莪诗”则是对友人远行的一种祝福和送别。这里的“千里送君”表达了送别之情深,而“长歌泮水蓼莪诗”则可能是指一首即兴创作,用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友谊和怀旧情绪的送别诗,它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朋友未来祝福的表达,深刻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书寓舍壁二首·其一

天与痴顽不解愁,未埋病骨且闲游。

山于拄杖横时看,路到芒鞋破处休。

初拟烧丹住南岳,却因学剑客西州。

秋风巾褐添萧爽,又作临邛十日留。

(0)

稽山道中二首·其二

禹陵草木初沾露,谢墅人家已闭门。

八十年间几来往,痴顽不料至今存。

(0)

闲游二首·其二

好事湖边卖酒家,杖头钱尽惯曾赊。

垆边烂醉眠经日,开过红薇一架花。

(0)

东风

东风何太急,日落黄尘起。

篝灯吹欲灭,骤雨打窗纸。

(0)

洛阳春吟·其三

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

(0)

战国吟

七国之时尚战争,威强知诈一齐行。

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朝为布衣暮公卿,昨日鼎食今鼎烹。

范雎谢相何心情,蔡泽入秦何依凭。

始皇奋袂天下宁,二世乞为氓不能。

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

所存旧物惟空名,残阳衰草山川形。

都似一场春梦过,自馀恶足语威狞。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