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紫殷红照水涯,閒云作色晚成霞。
峰头翠盖乔松叶,涧侧黄团野菊花。
浅渚似邀寻宿雁,深林欲待未归鸦。
年丰定少催租吏,寂寂柴门静不挝。
丽紫殷红照水涯,閒云作色晚成霞。
峰头翠盖乔松叶,涧侧黄团野菊花。
浅渚似邀寻宿雁,深林欲待未归鸦。
年丰定少催租吏,寂寂柴门静不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秋日山水画卷。首句“丽紫殷红照水涯”,以“丽紫”和“殷红”形容水边的花朵,色彩鲜艳,映照在水面,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绚丽景象。接着,“闲云作色晚成霞”一句,将悠闲的云彩比作傍晚的霞光,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天空的美丽景色。
“峰头翠盖乔松叶,涧侧黄团野菊花”两句,进一步扩展画面,山峰上覆盖着翠绿的松叶,如同翠绿的伞盖;山涧旁则盛开着金黄色的野菊花,一片片黄团点缀其间,展现出自然界的丰富色彩与生命力。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浅渚似邀寻宿雁,深林欲待未归鸦”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浅浅的水滩似乎在邀请过夜的大雁,而深邃的树林则仿佛在等待归巢的乌鸦。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年丰定少催租吏,寂寂柴门静不挝”两句,转而关注社会生活的一面,表达了丰收之年,人们生活富足,官府催租的情况相对减少,乡村的柴门也因此显得格外宁静,没有被敲击的声音。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和谐社会状态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秋天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