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宝山上午休时的景象和心境。"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两句,通过对身形的夸张描述,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超脱尘俗的心态。"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则表达了宝山之广阔,可以容纳无限的想象空间,甚至可以容纳数百人,这里的“数百人”可能是指精神上的交流与包容,而非现实中的实际场景。
诗中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自由,是典型的江山派风格,也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人生态度。
先朝相国今几家,我嗟夫子鬓已华。
琼艘颇惯倒膏乳,老来手酿尊仍洼。
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女花。
聊学儿曹作春瓮,唤客取醉无等差。
夜眠不觉体平粟,卯颊共眩朝蒸霞。
养生妙处本无说,我辈岂解烧丹砂。
糟床正可珠的皪,石鼎莫放声咿哑。
东风遮幕雪埋屋,坎止斋中酒初熟。
城古似盘盂,荣分刺史符。
夏新看藕叶,夜久见蠙珠。
吏过朱方接,山从邵伯无。
文游遗迹在,民俗易相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