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阳曲·江天暮雪》
《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
元 /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寿shòuyáng·jiāngtiānxuě
yuán / zhìyuǎn

tiānjiāngxuěluàn

bànméihuābànpiāoliǔ

jiāngshàngwǎnláikānhuàchù

diàorénsuōguī

注释2

堪:值得。

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译文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赏析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作者介绍
马致远

马致远
朝代:元   字:千里   号:东篱(一说字致远   籍贯:大都(今北京)   生辰:1250年-1321年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猜你喜欢

马文璧秋林钓艇图·其二

无数溪山幽复深,科头把钓乔柯阴。

底事白鸥不飞去,之子原无羡鱼心。

(0)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其六

联络钩陈翼紫枢,崇墉复壁潞河隅。

隐然虎豹在山势,为有中丞仗节符。

(0)

寄道原弟二首·其二

攻在心间真破敌,筹于幄里是销兵。

勋名本属文儒事,莫遣人将白面轻。

(0)

投赠沈青门二首·其一

今上好文如汉帝,多才似尔正同时。

赋藏箧里无人达,身老江干只自知。

落魄操挝轻贵势,流传乐府悦名姬。

娄卿唇舌何须掉,且向东臬守故篱。

(0)

小身岩

白云何意忽相招,转尽苍崖更渡桥。

怪石似将凌傲岸,凋林偏与对萧条。

独行幽谷惟闻鸟,欲问前峰偶值樵。

疑隐此身须早计,莫令桂树叶先飘。

(0)

唐翠轩见过

蒙密城西仲蔚园,鸡鸣树杪类荒村。

已无奇迹惊斯世,犹有高人到此门。

蕉叶声中欣对雨,莎茵藉处爱移尊。

与君且尽今宵兴,莫听阶前蟋蟀喧。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