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阳成礼乐,治定昔君临。
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
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
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
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
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
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
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
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
维阳成礼乐,治定昔君临。
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
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
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
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
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
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
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
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
这首诗描绘了在太常寺聆听陈国蔡子元校正声乐时的场景与感受。诗人许善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首句“维阳成礼乐”,开篇即点明音乐与礼仪文化的关系,阳代表光明、和谐,礼乐则是文明社会的基础。接下来,“治定昔君临”则暗示了音乐在稳定社会秩序、彰显君主恩德中的重要性。
“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两句,生动描绘了音乐表演的壮观景象,观众满堂,鸟羽装饰,人们仰望天帝,仿佛在倾听金钟的撞击声,营造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则表达了音乐艺术的变迁与永恒的主题,钟石象征着音乐的物质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可能会消失,但音乐的精神却能流传千古。
“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进一步阐述了音乐与自然、时间的关系,如同露水蒸发后又重新凝聚,音乐虽有起落,但其精神和影响却永存。
“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中,“衮章”指古代帝王的服饰,此处暗喻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断续,虽然历史上的辉煌不再,但音乐的余韵仍在回响。
“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则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类文明的消逝,音乐如同花朵凋零后的芬芳,虽已不在,但其影响深远。
“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直接抒发了对音乐艺术及其背后深厚情感的感慨,即使悲伤,音乐仍能触动人心,泪水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通过对比,强调音乐对于心灵的唤醒作用,不同于沉睡或哀叹,音乐能激发人的思考与情感。
“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指出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和时代变化,但其核心价值与情感共鸣却是相通的。
最后,“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以延州为例,说明即便是在衰败之地,音乐依然能够传达出历史的痕迹与哀愁,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音乐在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老枫残月晓江滨,送客归来又送君。
愁滴离声三叠泪,眼穿行色万重云。
过湘应取离骚续,到邑终期课最闻。
莫为西班羞薄宦,要思先世立殊勋。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
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
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
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
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
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
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
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
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
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
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
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莹滑如玻璃。
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
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
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
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
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
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再和圣俞见答》【宋·欧阳修】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莹滑如玻璃。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https://shici.929r.com/shici/ByuthI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