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风雨,伴春来、忽又送春归矣。
弹指声中春九十,丽日轻云有几。
笑也含愁,醒还似梦,慵上高楼倚。
床头醽醁,判他真个沈醉。
萋萋芳草池亭,蝉前鴂后,到处愁人意。
拟趁良朋樱笋约,锦字奚奴先寄。
小钵研香,圆炉焙茗,寂寂帘垂地。
无憀频问,杏梁双燕归未。
多情风雨,伴春来、忽又送春归矣。
弹指声中春九十,丽日轻云有几。
笑也含愁,醒还似梦,慵上高楼倚。
床头醽醁,判他真个沈醉。
萋萋芳草池亭,蝉前鴂后,到处愁人意。
拟趁良朋樱笋约,锦字奚奴先寄。
小钵研香,圆炉焙茗,寂寂帘垂地。
无憀频问,杏梁双燕归未。
这首《念奴娇》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去秋来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思绪。
开篇“多情风雨,伴春来、忽又送春归矣”,以“多情”二字点明风雨对春的眷恋与不舍,形象地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风雨相伴,春光匆匆离去的情景。接着“弹指声中春九十,丽日轻云有几”,通过时间的快速流逝和短暂的晴朗天气,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笑也含愁,醒还似梦,慵上高楼倚”,诗人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将春去的哀愁融入其中,通过“笑”与“愁”的对比,以及“醒”与“梦”的比喻,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绪。紧接着“床头醽醁,判他真个沈醉”,以饮酒为喻,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沉溺于酒中的无奈与解脱。
“萋萋芳草池亭,蝉前鴂后,到处愁人意”,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芳草、夏日的蝉鸣与秋天的鴂(即杜鹃),展现了四季更替中人们普遍的愁绪。最后“拟趁良朋樱笋约,锦字奚奴先寄”,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朋友相聚,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的愿望,但最终只能独自面对寂寥。
“小钵研香,圆炉焙茗,寂寂帘垂地”,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场景,通过焚香、煮茶等日常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最后“无憀频问,杏梁双燕归未”,以询问双燕是否归来,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表达了对春去之后,生活中的空虚与寂寞。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在面对孤独与愁绪时的自我慰藉与期待。
文翁佳政见重施,闻说怀贤更有祠。
锦里好山题欲遍,玉堂高韵押偏迟。
金兰气味忘宾主,冰雪襟怀迈等夷。
不久朱轓应赴召,使君清誉已交驰。
璞也全身朴受诛,怜宗终复胜怜儒。
仙芝正作诸戎首,何怪蕲黄血满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