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寂音泉》
《寂音泉》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水灵有源不知处,但见方沼供无穷。

俯波下看远山色,卷雾忽惊清镜空。

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

宜呼此泉作檀越,岁致万斛无凶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寂音泉”的独特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神秘与灵动。诗人以“水灵有源不知处”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泉水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源头深不可测。接着,“但见方沼供无穷”,方沼中的水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展现出泉水的丰富与慷慨。

“俯波下看远山色,卷雾忽惊清镜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周围的环境。从水面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远处山色的倒影,而一阵轻雾的飘散,仿佛打破了平静的水面,让人心生惊喜,如同面对一面清澈透明的镜子。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泉水的清澈,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这两句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另一番描绘。危亭之上,仿佛能感受到清晨霜露的清新与凉意,而江岸则可能被阴冷的风吹拂,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寒意的景象。这里的“□□□”可能是缺失或被遮挡的部分,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理解。

最后,“宜呼此泉作檀越,岁致万斛无凶丰”,诗人表达了对这处泉水的赞美之情。他希望泉水能够像檀越(佛教中施主的称呼)一样,为人们带来福祉和丰收,每年都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收获,避免灾祸。这种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寂音泉及其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寄淮头家兄

君向淮堧去,相思梦不安。

兵戈犹未定,道路自应难。

旷野人烟少,荒城鬼燐寒。

故园松菊在,何必恋微官。

(0)

秋日

秋气清如此,閒踪信所如。

因穷流水脉,偶到野僧居。

地远嚣纷息,山回响答虚。

几人来不得,老死向尘车。

(0)

吾性

吾性本疏狂,难教住帝乡。

看心忘世界,濯足爱沧浪。

往事皆如梦,浮生底用忙。

到头华衮服,不及芰荷裳。

(0)

自鄞江东泛舟至黄山桥度岭游白云寺

望望白云居,崔嵬在碧虚。

水穷方度岭,石峻不容车。

旧爱松萝顶,重来笋蕨馀。

却怜清绝景,无地著吟庐。

(0)

天台野兴

短策堪扶老,飘飘野兴浓。

山行不知远,真侣或相逢。

积溜穿幽石,长萝上古松。

今宵随处宿,难定在何峰。

(0)

山中·其一

世独休分渭与泾,鸿飞祇合自冥冥。

也知鬓发变霜雪,终爱山光来户庭。

蟆傍花阴窥蛱蝶,蜾归筠管祝螟蛉。

从今万事都抛弃,尽读香山一藏经。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