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多早梅,荆扉达曙开。
竹巾君自折,荷衣谁为裁。
行云无处所,人住在阳台。
山中多早梅,荆扉达曙开。
竹巾君自折,荷衣谁为裁。
行云无处所,人住在阳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中的女子,她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充满了独立与自由的气息。首句“山中多早梅,荆扉达曙开”以梅花的早开象征着女子生活的清高与坚韧,她如同那在黎明时分就已开放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接着,“竹巾君自折,荷衣谁为裁”两句,通过女子自己折取竹巾和裁剪荷叶为衣,展现了她的独立自主与对自然的亲近,暗示了她不依赖他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行云无处所,人住在阳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女子比作飘渺不定的行云,虽然行踪不定,却依然有人居住在那传说中的阳台之上,这既是对女子自由灵魂的赞美,也暗含着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独立精神,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瞥眼春光,不见玉人携手。尽平芜、桃花渡口。
酽红浓粉,尽教他欺瘦。这回来、可能还有。
冷落空斋,自是长夜相守。更荧荧、灯残梦剖。
霖钤未断,客心愁添否。知多少、杜陵新酒。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
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
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
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相如近来病久。
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
宿酒昏灯,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谩有。
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