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茫茫去,渔歌远远听。
醉酣觞大白,乘兴棹孤青。
明月长如此,浮云不暂停。
拜经遗趾在,谁与拾残萤。
野水茫茫去,渔歌远远听。
醉酣觞大白,乘兴棹孤青。
明月长如此,浮云不暂停。
拜经遗趾在,谁与拾残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野水茫茫去”,以“野水”开篇,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水波荡漾,流向远方,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接着“渔歌远远听”,通过远处传来的渔歌唱和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为这静谧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
“醉酣觞大白,乘兴棹孤青”两句,运用了酒宴和划船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畅饮豪情与乘兴出游的情态。大白酒杯盛满醇酒,诗人举杯畅饮,乘着兴致,独自驾着小舟在碧绿的水上航行,既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明月长如此,浮云不暂停”则将视角转向夜晚,明月高悬,照亮了夜空,而浮云却不停歇地飘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幻。这两句寓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拜经遗趾在,谁与拾残萤”两句,将视线拉回到历史与文化上。诗人似乎在感慨古代圣贤留下的文化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问题。拜经,即拜读经典,遗趾,指先贤的足迹或遗迹。这里暗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与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历史文化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历史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内涵的佳作。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
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
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
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
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
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佳人天一方,岁暮音书绝。
一枝持赠君,犹带去年雪。
诗人诗向虚空攫,平地望月不可摸。
或谓高山去天近,好登东岳陟西岳。
岳峰峻极未到天,仰面难舐兔臼药。
末由手挽月娥衣,诗思肯从天上落。
不如斟月入杯中,诗酒肠吸杯月空。
一杯一首百杯百,天送佳句来长风。
仙人轻举跨飞鹤,游子归思随征鸿。
扶摇直上九万里,未办顶摩丹桂宫。
所以诗人世难得,倚靠梯凳探月窟。
山头拿月月愈远,尘里抉诗诗不出。
大江汹涌波跳金,谪仙捉月沦采石。
是为诗人善搜诗,何知君非今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