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身欲退,适我物皆悠。
岩壑澄朝景,风潮变夕流。
高深时应接,今古日沉浮。
耳目周旋外,馀心尚可求。
遭人身欲退,适我物皆悠。
岩壑澄朝景,风潮变夕流。
高深时应接,今古日沉浮。
耳目周旋外,馀心尚可求。
此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马鞍山时的避地生活与心境。首句“遭人身欲退”,透露出诗人因某种原因选择隐退,寻求内心的平静。接着,“适我物皆悠”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物我两忘,心灵得以宁静。
“岩壑澄朝景,风潮变夕流。”描绘了清晨山岩间清澈的景色与傍晚潮水变化的动态美,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两句通过对比朝夕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深邃与神秘的感悟。
“高深时应接,今古日沉浮。”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在高深莫测的自然面前,人类的历史与文明显得渺小而短暂,如同日升日落,不断更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最后,“耳目周旋外,馀心尚可求。”表明诗人虽置身于外界的纷扰之中,但内心仍保持着一份宁静与追求。这句话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态度,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避世生活中的独特心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
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
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
昔日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
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
馀甘何为满地涩,荔子正复漫天甜。
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
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