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庭闱綵服趋,天边忽下紫泥书。
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
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
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
日向庭闱綵服趋,天边忽下紫泥书。
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
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
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离京赴任的情景,充满了对公务的从容处理与对归乡侍奉的期待。首句“日向庭闱綵服趋”描绘了官员在宫廷中身着彩服,恭敬地走向家门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公务的认真态度。接着,“天边忽下紫泥书”则暗示了他突然接到了重要的任命,从京城被派往远方任职。
“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官员获得重用,不仅佩戴了象征诸侯权力的印章,还乘坐着装饰华丽的使者车辆,显示出其地位的提升和使命的庄严。
“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运用比喻手法,将士兵比作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强调了军队需要充足的补给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百姓比作鸿雁,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安定的关切。这两句体现了官员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深刻责任感。
最后,“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表达了官员在处理完公务后,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对早日回到朝廷侍奉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官员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的交织,以及对理想仕途与家庭生活的平衡追求。
瘴岭荒云无雁度。身在天涯,还向天涯去。
花絮未堪漂泊苦,残春那更风兼雨。
海约云期终恐误。梦里家山,绝似芜城赋。
等是虚空无著处,人生何必江南住。
金缕新妆,过帖鸡时节,酥酪堆盘。
愁人合遇此日,旧腊刚残。
天公著意,厌萧条、游戏千般。
依约借,并刀剪水,和花飘到栏干。
边地没些梅柳,尽无情山色,飞去漫漫。
先生向来闭户,回避征鞍。
将裘换酒,踏琼瑶、领略春寒。
知只有,同心凤侣,高楼自捲帘看。
几阵杨花,院落凄然寒食。又堕向、送别楼侧。
任笙歌,阑珊去、旗亭野草如织。休说东风旧识。
为东风惹他相忆。自起捲帘,凝眸乍疑金勒。
有杜宇、声声将息。拚清泪,常流到、大江南北。
日长怕春倦,泪也有时无力。
别后复相见,今又十年余。
枫林残梦渐远,坐觉雁来疏。
足下今年七十,想复勤加颐养,意兴近何如。
葵麦旧游地,屐齿到还无。古城隈,御沟侧,忆精庐。
遥飞一盏相贺,倘为我轩渠。
消得平生湖海,尽有名山岁月,料理等身书。
小山继珠玉,此段足清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