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交芳洲,群峰四望幽。
楼台参碧落,云物讶丹丘。
宛若登仙府,须从渡客舟。
往来应不倦,抚景重夷犹。
二水交芳洲,群峰四望幽。
楼台参碧落,云物讶丹丘。
宛若登仙府,须从渡客舟。
往来应不倦,抚景重夷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以“二水交芳洲,群峰四望幽”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对比的手法,将两条清澈的河流交汇于芳香的洲渚之上,四周群山环抱,一片幽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接着,“楼台参碧落,云物讶丹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景象的超凡脱俗。楼台与天空相接,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丹丘仙境之中,令人惊叹不已。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宛若登仙府,须从渡客舟”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切感受,仿佛自己已经踏入了神仙居住的府邸,但要真正体验这份仙境,还需乘坐渡船,暗示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充满了期待与挑战。
最后,“往来应不倦,抚景重夷犹”两句,道出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深深眷恋。无论是频繁的来往还是细致的观赏,都让人心生留恋,不愿离去。这里的“夷犹”,既有犹豫之意,也暗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阁道迎辰辟,天门候晓过。
正朝严法从,内殿想登歌。
气满苍龙阙,春生白玉珂。
祥光扶日月,瑞霭曙山河。
帝历符昌运,皇风鼓太和。
诛求罢黄纸,征伐返玄戈。
旧政随年换,新恩入岁多。
小臣献椒颂,未若矢卷阿。
去年看花花未发,今年看花花已阑。
何事与花常不值,花期误却为微官。
解道天香与国色,只馀绿叶护僧栏。
沁水园中车马寂,洛阳城里管弦残。
香色从来不耐久,春光到底为谁有。
若使花开常不落,安得红颜成白首。
红颜白首暗相催,把酒逢花能几回。
僧徒劝我勿惆怅,明岁花时可重来。
正旦洽百礼,圣人登万寿。
金石备宫悬,衣冠饰岁首。
东朝礼乐新,南国簪绅旧。
未能陪柏梁,且复颂椒酒。
雪霁汉宫槐,烟轻蓟门柳。
东伐靖远夷,西征荡小丑。
宝玉充庭旅,闾阎犹疾首。
顾问调元人,阳和肯回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