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六》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六》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风来风去岂尝要,随分铿锵与寂寥。

不似人间古钟磬,从来文饰到今朝。

(0)
翻译
风儿来了又去,何曾需要它的陪伴?
它顺应自然,无论喧闹还是寂静都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注释
风来风去:形容风的自由自在,无常。
岂尝要:何曾需要。
随分:顺应,随着。
铿锵:声音响亮有力。
寂寥:寂静无声。
不似:不像。
人间:人世间。
古钟磬:古代的钟和磬,象征古老的器物。
文饰:装饰或修饰。
今朝:现在,当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六)》。诗中通过对比古今之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真挚声音的赞美,以及对人间过分装饰事物的批评。

首句“风来风去岂尝要”,意指风自自然而来,不受外界干扰,无需刻意追求。这句话传递出一种顺其自然、不加雕琢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随分铿锵与寂寥”,则描绘了风声与自然界其他声音和谐共存,既有响亮的铿锵之音,也有平静的寂寥之感。这里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美。

第三句“不似人间古钟磬”,通过对比古代的人造乐器与自然声音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工装饰过度的批评。古钟磬虽美,但已经被人类赋予了太多的文化意义和修饰。

最后一句“从来文饰到今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装饰、修饰自古至今一直存在,暗含着对现代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华丽的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于自然美与人造美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通过这短短四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真挚之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和莘夫见寄原寄

纵横懒读短长书,一任閒云在太虚。

历历古今观轸辙,悠悠天地作蘧庐。

穷通何事同齐变,草昧应知有鲁初。

只入深山最深处,不闻理乱狎禽鱼。

(0)

灵泽夫人庙

故国何人举奉匜,竹竿从此钓于淇。

韦昭吴史应书卒,不见春秋宋伯姬。

(0)

秋兴

倚瑟丛台夜不眠,邯郸旧道走三边。

铸铜北极难成柱,种玉西陵渐作田。

舞马当筵催赐锦,卢龙卖塞不论钱。

教坊莫废汾阴曲,秋雁飞时似往年。

(0)

榕湖新建楼

榕湖老榕荫百尺,增巢架构接飞暾。

瞥看画壁云来影,直到长天鸟尽痕。

千岁枝柯荒藓大,当时城郭废谯存。

精灵化作山岚古,瘴雨横吹敛夕昏。

(0)

送温毅夫还山

寻常惜别到今非,反袂翻无涕可挥。

下国未闻桑实美,故山谁信蕨芽肥。

鸿毛生死听时论,燕羽差池赋大归。

去与遗民谈野史,一亭宛在雪初飞。

(0)

李堡野望

塞外西风飒飒鸣,乱山堆里豁双睛。

炊烟直向云边出,落日遥从水际明。

人倚岸腰牵马饮,妇归驴背襁儿行。

万家灯火疏疏上,暮霭苍然到蔚城。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