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
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
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兴十首》之一,以贫苦生活和高尚节操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庐山夜宿时的场景,通过雪夜中的细节,如炉火虽暗却仍炽热,灯火将熄而童子惊觉虎过、僧人惋惜松折,展现了环境的艰苦与生活的不易。然而,诗人回忆起这些经历,却感到它们能净化心灵,缓解内心的热切与执着。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开篇点题,勾勒出一幅雪夜行旅的画面。"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两句运用对比,形象地写出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描绘了环境的险恶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最后,诗人感慨这些经历带来的内心平静,"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表达出对贫困生活的深刻反思和从中获得的精神力量。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诗人将过去的艰辛生活比作仙境般的蓬莱梦境,突显其超脱世俗的清高。"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以苏武牧羊的典故自比,强调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即使生活困苦,也如同苏武一样坚韧不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精神和高尚情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