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初黄绶赴蓝田县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这里通过蟠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长久地留在自然之中的愿望。蟠木是一种盘根错节的树木,这里喻指坚守一隅,不为外界所动摇。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进入官场的困难和无奈。这里的“君门”指的是权贵之门,即仕途。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这两句中,“英达顾”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造化恩”则指自然界赋予万物的恩泽。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然恩惠的感激。
以下几句:“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萤火虫在腐草中闪烁光芒,云似翅膀的飞鸟腾跃于天际,而“片石”和“良工”则指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中,“一叨尉京甸”可能是指诗人在仕途上的遭遇和体验,而“三省惭黎元”则表达了对过去所作所为的反思。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官场生活的景象,诗人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于职场生活的认同与适应。
最后几句:“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中,“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则是对诗人所见所闻的描绘,而“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及一种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多样的意象和情感,构建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生活。
山郭五里馀,气象忽异色。
蛟龙尝此蟠,潭水至今黑。
变化验莫穷,白昼起霹雳。
山形抱江来,怪石莫倾侧。
有寺出其间,户牖立丹壁。
微云垂鉴中,彩色画不得。
小阁才数弓,吐纳半江碧。
日光涵游鱼,到底如不隔。
老竹风萧萧,长根擘青石。
送声寄哀弦,往往动魂魄。
载酒同遨游,逢奇得搜索。
形体相与忘,山林信吾适。
乃知人世间,舍此固怵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