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无求幻与真,一筇一衲似閒云。
忽闻师唱报恩曲,百草千花特地春。
得道无求幻与真,一筇一衲似閒云。
忽闻师唱报恩曲,百草千花特地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的《和定慧超胜长老寄谢紫衣颂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一种淡泊超然的禅意表达对得道修行的理解。首句“得道无求幻与真”,强调了修行者追求的是超越虚幻与真实的内在领悟,而非外在的幻象或实有。接着,“一筇一衲似閒云”,通过描绘僧人手持竹杖、身披衲衣的形象,比喻其生活简朴,心境如闲云般自由自在。
后两句“忽闻师唱报恩曲,百草千花特地春”,则通过听闻长老唱诵报恩之歌,传达出一种感恩之情,使得周围的自然景物仿佛因这份情感而变得更加生机盎然,仿佛春天专门为这感恩之声而降临。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师长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
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
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
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后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