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
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后凋。
香馀白露乾,色映青松高。
怅望南阳野,古潭霏庆霄。
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
饮此亦何益,内热中自焦。
持我万家春,一酬五柳陶。
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
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
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后凋。
香馀白露乾,色映青松高。
怅望南阳野,古潭霏庆霄。
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
饮此亦何益,内热中自焦。
持我万家春,一酬五柳陶。
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写于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此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日”或“吃莲子、喝菊花酒”的日子。诗人借此佳节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开篇即表明今天是重阳节,却有人说这是秋天和冬天的交替时刻。这两句通过设问,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迁的感慨。
“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后凋。”黄花即指菊花,这里表示菊花盛开,而草中的种子已经成熟却又开始凋零。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轮回的感悟。
“香馀白露乾,色映青松高。”菊花的香气被晨露所沾湿而变得更加芬芳,这些香气随风散发,使得远处的松树都似乎被这一切所渲染。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怅望南阳野,古潭霏庆霄。”这里的“怅望”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南阳野”和“古潭”都是指远方的地方,这里的“霏庆霄”则是形容云雾缭绕、迷离幻境。诗人通过这种描写,流露出对远方故土的怀念。
“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这里的“伯始”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隐者或高士,“真粪土”则是一种修道时所采用的苦行方式,即将泥土作为食物。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功名的看破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饮此亦何益,内热中自焦。”这里的“饮此”指的是饮酒,而“内热中自焦”则形容内心的烦躁不安。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借助于饮酒,也无法真正解脱内心的烦恼。
“持我万家春,一酬五柳陶。”这里的“我”指的是诗人自己,“万家春”则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或愿望。“一酬五柳陶”则是指通过一次举杯来纪念历史上的高士,如陶渊明等。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这里的“夕英”可能指的是菊花的别称,“幸可掇”则是表示能够采撷到这些美好的东西。最后一句“继此木兰朝”则是希望这种美好可以持续到来日。这两句通过对美景的描写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某种美好状态的期待。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也反映出他在政治低潮时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以及精神寄托的深刻感悟。
山人赠尔藤一枝,怪形偃蹇如蛟螭。
平生丘壑我所爱,魑魅惊走安敢窥。
梓潼当年赠桃竹,书阁照夜然青藜。
吁嗟古人迹已远,能无此物相扶持。
赵州八十始行脚,芒鞋健步双庞眉。
登山涉水览幽胜,意倦未必忘归期。
旧传化龙不复见,能解虎斗安足奇。
吾师履行极平坦,世人方寸生九疑。
云山住处本禅寂,猿鸟为伴真相知。
大千由来在脚底,要探理窟穷玄机。
鼓枻还从甬东去,出门一笑孤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