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音赞》
《观音赞》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赞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0)
注释
众生:世间所有生物。
堕:陷入。
八难:佛教中指八种极大的苦难。
身心:身体和心灵。
俱丧失:全部失去。
一念:内心的一点念头。
观世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火坑:比喻极苦境地。
刀山:比喻艰难困苦。
猛兽:象征危险。
毒药:象征恶业或困境。
众苦:多种痛苦。
萃一身:集中于一身。
呼者:呼喊的人。
自救:自己拯救自己。
观音力:观世音菩萨的神力。
二故:由于二元对立。
不二:佛教中指超越对立,达到无分别的境界。
观世音:此处指解脱苦难的精神象征。
八万四千人:形容数量众多。
同时俱起救:一起得到拯救。
翻译
世间众生陷入八种苦难,身心都遭受损失。
只有心中的一念,能呼唤观世音菩萨。
如同置身火坑和刀山,面临猛兽和毒药的威胁。
各种痛苦集于一身,呼喊的人却常常不觉得痛。
何必向菩萨求助?应当自己拯救自己,不需观音的力量。
众生因为执着于二元对立,才会承受多重痛苦。
如果能真正达到不二法门,那就是观世音的境界。
八万四千人同时得到救赎,这是观世音的慈悲显现。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观音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和颂扬,同时也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描述了世间众生陷入各种苦难,身心受创,唯有心中的一念能够求助于观世音。诗人强调,虽然人们在痛苦中呼唤菩萨,但真正的自救之道在于内心觉醒,认识到痛苦的根源,即“一身受众苦”的二元对立。只有达到“真不二”的境地,即心灵合一,才能真正体验到观世音的慈悲,如同观音般自我拯救。最后,诗人倡导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寻求解脱,体现了佛教中众生成佛的观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教诲意义。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大观亭联

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

(0)

桂林抚署小厅联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0)

焦山

江上峰峦拥翠涛,神仙曾此挂丹瓢。

中流坐席云常护,六月楼台暑自消。

树色远迷淮甸雨,钟声遥带海门潮。

天开图画非人世,一苇相过不待招。

(0)

江阴杂诗四章·其二

晓瀫作琼色,濯出芙蓉青。

仰首见君山,含睐何盈盈。

泠然奏笙籁,上有松风亭。

古愁往相荡,变为悽恻声。

黄歇葬其下,坏草春无馨。

但有曲阿水,滚滚趋晋陵。

灌滋下洮夺,旌盖东周零。

何问梁鹿娘,仙迹留杳冥。

(0)

薄醉

力防沈湎祸,聊以养天韬。

静境得春悦,幽情含古骚。

笛催青雁起,目极碧云高。

颇爱风过柳,微知露湿袍。

(0)

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

雒蜀交争党祸深,宵人依附半东林。

然犀久荷先皇烛,射隼能忘侠士心。

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

愁来忽遇同方友,相对支床共越吟。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