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瀫作琼色,濯出芙蓉青。
仰首见君山,含睐何盈盈。
泠然奏笙籁,上有松风亭。
古愁往相荡,变为悽恻声。
黄歇葬其下,坏草春无馨。
但有曲阿水,滚滚趋晋陵。
灌滋下洮夺,旌盖东周零。
何问梁鹿娘,仙迹留杳冥。
晓瀫作琼色,濯出芙蓉青。
仰首见君山,含睐何盈盈。
泠然奏笙籁,上有松风亭。
古愁往相荡,变为悽恻声。
黄歇葬其下,坏草春无馨。
但有曲阿水,滚滚趋晋陵。
灌滋下洮夺,旌盖东周零。
何问梁鹿娘,仙迹留杳冥。
此诗描绘了江阴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历史感。首句“晓瀫作琼色,濯出芙蓉青”以晨曦中的江面比作琼玉,清澈如洗,映衬出水中芙蓉般的清新之色,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接着,“仰首见君山,含睐何盈盈”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君山,山峦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秀美,仿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诗人。
“泠然奏笙籁,上有松风亭”一句,诗人想象着在山间有一座松风亭,轻柔的笙乐随风飘散,增添了宁静与和谐的意境。接下来,“古愁往相荡,变为悽恻声”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的哀愁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深沉的情感共鸣。
“黄歇葬其下,坏草春无馨”提到了古代人物黄歇的墓地,虽然春草茂盛,却失去了往日的香气,暗示了历史人物的逝去与时间的无情。最后,“但有曲阿水,滚滚趋晋陵。灌滋下洮夺,旌盖东周零”描述了曲阿水的奔流不息,以及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